部门动态
【行业动态】(热点)国企保壳:过剩产能变金融
来源: 编辑:禅都小编 人气:16 发布时间:2016-7-28

观察者言:将上市公司的产能过剩资产置换成金融资产,既能保壳,又寄望转型;但定增补充的资金能否用于去产能、金融能否反哺产业,还有待观察。由于重组和定增交易的标的与集团主业属于间接关系,亦不属于强制披露的范围,这使得募集的资金通过某种方式回到集团主业、帮助去产能,只是一种没有硬约束的可能性。

产能过剩怎么办?金融资产来接盘。

近期,多家过剩产能行业的上市国企或央企,纷纷注入国资委旗下的金融资产,以弥补亏损;与此同时,亟待补充资本金的金融板块可顺利上市,可谓“一石二鸟”。

证监会一直对金融资产上市持谨慎态度,比如信托业已22年无公司上市。4月中旬,银监会发文称,财务状况较好的信托公司可上市融资,比如满足三年累计净利不少于10亿元等指标。因此,具有央企背景的金控集团上市,分红相对高,颇受市场追捧。

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*ST韶钢(000717.SZ)、*ST舜船(002608.SZ)、*ST金瑞(600390.SH)、*ST济柴(000617.SZ)、重庆钢铁(601005.SH)、华菱钢铁(000932.SZ)等多家钢铁、矿业、船舶制造业上市国企,宣布注入各自同一控制人旗下的金融资产,其中*ST韶钢、*ST金瑞及*ST济柴均为央企。从已经披露具体方案的几家来看,交易都是大手笔。比如,*ST金瑞将以180多亿元收购100%五矿资本;*ST舜船则将花210亿元收购江苏信托和部分火电厂。这些收购的大部分资金,则来自定增。

“这是小庙装大菩萨。”中金公司投行部总经理王子龙对财新记者表示,ST公司的壳都是较小的资产,将其置换成金融资产,既能保壳,又能转型。央企背景结合金融牌照优势,有利于资金反哺企业,“金融资产上市后,可作为富余资金导入实体经济的管道”。

不过,这种“钢铁变金融”的套路,并非人人走得通。除了五矿集团将五矿资本注入*ST金瑞方案获批,*ST韶钢方案已被否,*ST舜船方案仍在调整中,其余方案还只是框架协议,并无实质性进展。

同时,监管风向也有改变,证监会对并购重组态度趋严。近日,证监会就修订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重点在抑制借壳、炒壳。办法规定,募集配套资金不能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,以及偿还债务等。此办法采取新老划断的原则,也就意味着前述还无详细方案的公司,需要在新规下开展重大资产重组。

“需要关注的是,这些企业是否通过这次重组,真正去了产能。”一位高层官员对财新记者指出,如果企业转型金融之后,将落后产能淘汰掉,也不失为去产能的一种打法;但若企业只是做了账面腾挪,搏二级市场股价,这就可谓是国企改革在倒退了。

“中央要求去产能,如果企业自己有钱有实力,不但能解决自己的问题,还能在行业里寻找收购机会。”王子龙表示,“收购对去产能是好的,如果企业不是破产而是被行业龙头收购,然后再有序地退出,国家就不需要掏钱,或者只需掏很少的钱。”

但也需要注意,多数企业都想成为行业龙头,去产能最终变成“去别人的产能”。比如,重庆钢铁公告称,将把资金用于偿还贷款,以及投资跟韩国合作的两条钢铁生产线。

借壳不可取

6月13日,*ST韶钢筹划了五个多月的向金融转型计划最终告吹。复牌后,公司股价连续六天跌停。

对*ST韶钢来说,如果年内无法扭亏,公司将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。截至2016年3月末,韶钢净利润仍亏损2.31亿元。据财新记者了解,位于广东的韶山钢铁负债规模在200多亿元,欠息问题严重,是个不折不扣的僵尸企业。“一年亏几个亿,100年都还不清。”一位接近华宝投资的人士说。

原定的债务重组计划是,一方面宝钢向*ST韶钢注入金融资产;一方面进行债转股,债权银行则持有转型成金融股的上市公司股份。

*ST韶钢公开的重组计划显示,公司拟出售全部钢铁业务资产,并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金融业务资产。宝钢集团的金融业务主要是“华宝系”公司。据财新记者了解,*ST韶钢对“华宝系”旗下华宝证券、华宝信托等多项金融资产都有收购意向。

*ST韶钢指出,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在于两方面。一是沟通程序复杂。公告称,在目前监管政策下,相关金融业务资产作为重组标的资产,需事先完成大量的资产剥离和重组工作。经各方论证,这些资产规模较大且涉及已上市公司股份,资产剥离所涉及的审批和操作程序较为复杂,需分别履行国资委、银监会、证监会等方面的审批,并涉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衔接工作。

二是税务成本过高。公告称,根据与相关税务主管部门的初步沟通,相关资产的剥离和重组将涉及较大规模的税务成本。“综合考虑相关金融资产剥离和重组程序的复杂性,各方无法在预计时间内完成相关资产的剥离、注入资产的审计、评估工作,并推出相应的重组预案。”*ST韶钢表示。

财新记者了解到,终止重组的原因不仅如此。首先有央企与地方的博弈。前述接近华宝投资人士表示,当地政府从社会稳定考虑,不愿韶钢就此关厂裁员,“当地政府更强势,裁不了员”,宝钢想用壳公司转型就比较难,“宝钢也不希望好资产一下卖光了”。

其次是借壳问题突出。所谓借壳,指未上市公司剥离某上市公司的资产,注入自身资产。一位接近交易人士指出,目前监管规定金融资产上市不能借壳。

“大股东要把资产装进自己的上市公司,只要合法合规都没问题。现在看到的终止案例,都是在运作过程中发生了无法越过的技术性障碍,比如有借壳的情况、不让变更大股东等。”前述接近交易人士指出。

去产能困局

国企的金融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,资金是否用于去产能、有多少用于去产能;是继续给过剩产能“输血维生”,还是“壮士断腕”,这些问题还有待观察。

重庆钢铁是典型的过剩产能企业,2015年在计提减值43亿元的影响下巨亏近60亿元,负债率已逼近90%。公司已经提出要研究处置低效产线资产的方案,但在行业困难时期完成环保搬迁之后,公司还需承受固定资产折旧的负担。

中石油金融资产所注入的*ST济柴,主营业务为中大型内燃机组制造和销售,客户多为中石油系统内的石油生产和油田服务企业。在油价低迷的背景下,系统内外勘探开发作业量减少,导致部分生产线闲置。

由于重组和定增交易的标的与集团主业属于间接关系,亦不属于强制披露的范围,这使得募集的资金通过某种方式回到集团主业、帮助去产能,只是一种没有硬约束的可能性。原有上市公司的资产,虽存在被置换回集团公司的可能,但现已成型的*ST金瑞重组方案中,并不涉及置换资产的债务清偿和员工安置。

分析人士指出,金融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之后,从上市公司置换回到母公司的亏损资产,需要淘汰整合,清偿债务和员工安置需要安排大量的资金;定增募集的资本金,可以支持集团公司的去产能安排。“关掉产能也是要花钱的,包括员工安置、清偿债务等,募集资金就可以来做这个。”

王子龙认为,现在行业中很多资产的价格都是低于成本的,就看谁能有一口气活下去。如果企业自己有钱有实力,不但能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,还能在行业中寻得收购机会,把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能从市场上挤出去。“五矿和中石油在产业链上也有很多投资和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,最后都是要反哺到产业。”

金融资产进入资本市场,怎么跟去产能结合?王子龙认为,金融资产也需要利用市场补充资本金,增加抵补能力。如果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更加充实,不良资产缓释能力更强,对于企业也是有支撑的。

“金融平台,尤其是国企下面的金控公司,有钱之后,有利于国企系统内的企业能更加稳定,不会像多米诺骨牌倒下,也有利于在过剩产能背景下做资产整合——整合也是去产能的方式。”王子龙说。

---相关报道全文见于7月11日出版的《财新周刊》

 




广东禅都律师事务所
总所地址: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简平路1号天安创新大厦B座1103-1106
三水分所地址: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鲁村路6号万景豪园1座802


COPYRIGHT © 2017 广东禅都律师事务所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7000399号